首次移師亞洲舉行的「Polyglot Conference 國際多語大會」聚集 400 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多語達人、語言迷、語言學者專家共聚日本福岡,透過三天的語言文化活動、工作坊、多與專家的主題講座,共同切磋語言學習心得、激勵彼此語言學習並分享其學習觀點、經驗以及趣聞。Polyglot Conference、Polyglot Gathering、LangFest為世界三大年度多語達人聚會。
Polyglot Gathering每年五月在東歐國家交替輪流舉辦、LangFest則每年八月固定於加拿大蒙特婁的舉辦。 本次 PeraPera 團隊參與的Polyglot Conference是由世界知名的超級多語達人(hyperpolyglot)Richard Simcott所發起,自 2013 年起每年十月在北美與歐洲輪流舉辦,今年首次移師亞洲舉辦並以讚頌亞洲語言為主打,吸引眾多臥虎藏龍的亞洲多語達人出席這個多語嘉年華。
傳統多語大會主要在北美與歐洲大陸舉行、與會者多注語言多著重拉丁語系語言,討論語言文化面向也多圍繞在歐美文化圈。本次福岡多語大會因地利之便,吸引眾多來自亞洲的多語人以及不少熱愛亞洲語言五大洲人士參與,討論面向也較以往多元,也讓亞洲觀點以及在地實務經驗可以被世界聽見。
來自台灣多語活動習得網Polyglot.tw 創辦人會說 25 種語言的Terry 謝志翔是大會議程的台灣代表主講者,他分享個人近五年來在台灣與日本經營多語言社群的挑戰。同屬漢字文化圈,具強烈的集體主義文化色彩,人們行動必須顧慮到大群體的感受與動向,講求統一和諧,不太願意與別人不一樣。這樣的文化限制了多元文化的想像。再加上東亞考試文化,使得教育制度體制下的語言學習變成應試學科,學習語言是為了考試獲得高分已獲得進入頂尖大學的門票。語言學習往往跟考試、壓力、人生成就綁在一起,讓人們學習忘記語言學習的初衷是為了溝通。
台灣與日本對於英語學習往往避之唯恐不及,要如何說服台灣人相信人人都可以愉快地學習並使用多語言愉快地對話?面對這樣的挑戰Terry 謝志翔提出的辦法是讓先讓台灣人懂得欣賞自己的語言以及文化,那就是從自己的欣賞並珍視自己的母語能力開始。事實上,多數台灣人其實都是天生的多語者。台灣的多元族群為這塊土地添增豐富的語言多樣性:閩南語、客家話、各原住民族語。每個人除了通用的華語,通常還會說家中與長輩對話的方言。而閩南話與華語的語言差異甚至大於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
由於英語在考試文化摧殘下,多數人害怕犯錯,對英語夢魘揮之不去,認定自己不具有語言能力。Terry 策略便是協助學員心力建設,讓學員相信天賦「語」權,學習多種外語是人類的本能而不是只是資優生的專利。具體操作就是讓鼓勵學員學習第二外語,在沒有考試、文化壓力下,建立一個友善的社交氛圍,讓學員與外國朋友進行人際交流,自然而然體驗為了溝通而學習外語的過程學習愉悅,進而重拾學習外語的樂趣。
另一位代表台灣的講者是20 歲不到的年輕多語新秀,他是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國手,曾獲得個人賽銀牌得主潘同樂,也是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裁判,目前在香港就讀大學的他也身兼香港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教練,是上過新聞報紙的標準「台灣之光」。國際語奧競賽是融合對人類語言的結構與抽象的邏輯思考能力,考驗參賽者的推理、解碼、分析歸納能力,讓參賽者在少量的語料線索中找出語言的規則。
來自台灣語言科技教育團隊「Glossika」也率團參加多語大會,創辦人同時也是知名多語者 Michael Campbell也擔任一場議程主講,介紹南島語系也特邀兩位來自排灣族的朋友,穿著傳統族服,引導世界各地語言愛好者練習說排灣族族語,雖然不懂排灣族語但這一刻台灣這塊土地的聲音被世界的聽到的那一瞬間,還是有莫名的感動啊。希望未來的多語大會能有更多亞洲聲音、在地的語言學習觀點、文化視角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