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K-pop風潮興起,韓國流行歌手開始走出韓國,在世界各地進行巡演宣傳。「外語能力」也因而成為藝人的必點技能之一。除了世界通用的英語之外,許多韓國藝人優先選擇日語做為第二外語。發行日語專輯、上日本節目者舉目皆是,部分愛豆甚至在演唱會上全場以日語發言,與日本粉絲拉近距離。除了地緣關係與日本娛樂市場的發展潛力之外,全韓國的愛豆都能隨手秀兩句日文的現象,跟日韓語言的高相似性也脫不了關係。
有趣的是,這些詞語是以「字」而非「音」傳入,因此部分韓語裡的和製漢語的發音會與傳進來的原文全然不同。例如「취소(取消)」和日語的「取り消し(tori-keshi)」、「입장(立場)」和日語的「立場(tachi-ba)」,這跟日語中存在音讀、訓讀差異有關。
即使近年日韓外交經貿關係上情勢緊張,受到長久歷史淵源影響,韓語中的日語痕跡仍是隨處可見。一地的語言與其文化、歷史必定密不可分,若是不去理解語言的背景,而只是一味硬背單字,不僅讓學習過程顯得枯燥乏味,更容易錯失透徹瞭解語意的機會。稍微花一些心思查找的話,就可以發現日韓兩國時而聯手、時而相脅,密不可切錯綜複雜的關係,正歷歷體現在雙方所使用的語言之中。
朝鮮海峽(조선해협):廣義而言日本列島與朝鮮半島之間的海峽被稱作「朝鮮海峽(Korea Strait)。在南韓一般稱作「대한해협(大韓海峽)」,在日本則稱為「対馬海峡」。狹義而言「朝鮮海峽」或「釜山海峽」為對馬島與朝鮮半島間的水道,「對馬海峽」則是對馬島與九州島之間的水道。
殖民(식민):日本殖民朝鮮(일제 강점기)一般以簽訂《日韓合併條約》的1910年起算,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為止。
語法(어법):指語言結構方式。日語及韓語在助詞的使用及語法順序上非常相近,動詞也皆以「語幹어간」+「語尾變化어미」組成。
和製漢語(일본제 한자어):日本所製造的漢字詞。日文稱作「和製漢語(わせいかんご)」。由於漢字圈交流頻繁,許多漢字詞無法考究語源,使得和製漢語的判定上存有許多歧見。
漢字文化圈(한자 문화권):東亞地區受到漢字文化影響的區域總稱。狹義上指中港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台灣等語言深受漢字文化影響的區域,廣義上則包含境內有許多華人居住的東南亞諸國及蒙古。
資料來源: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b6a0a2e89f6b9322c58d248a5cf91545318947a18e7f9386.html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b6a0a2e89f6b9322002af4b54ad73479318947a18e7f9386.html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16c147a8ae4f40380cb401fe507b8bf6318947a18e7f9386.html